越夜越有神 发表于 2024-3-24 19:59:20

走进无棣地方小吃-孙记欢喜团


“欢喜团”生产始自清乾隆年间,当年是东李之口村该村村民范廷彦老人的独门手艺,与其他民间绝活一样,保持“传男不传女”的习俗,由于家族不断发展壮大,这一习俗渐渐被打破。后成为该村一大产业。孙记“欢喜团”第一代传人孙金铭,师承舅父(东李之口村欢喜团制作人),经过多年摸索,对欢喜团生产进行大胆创新改造,最终自成一派,形成“孙记欢喜团”。“孙记欢喜团”作为本地的一种小吃,口感甜、脆、香、酥,生产工艺精细,产品玲珑剔透,由彩丝线串连,因寓“团圆快乐,合家欢喜”之意,故深受群众喜爱。在欢喜团儿的制作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由单一的粉条儿花演变为玉谷做成,后来又增加了小米花、大米花和高粱米花三种不同制作方法,花色品种也不断翻新,出现了大小不等、造型不同、包装各异的十多个品种:小者如珠玑,五个或十个一挂,下面缀以以麦秆、高粱秸穰染色做的红绿穰花以及用麻或苘麻做的五色吊坠流苏;大的如碗口,里面空心,分别单挂,上下左右各有红黄绿三色米花镶嵌,四面及下端各有五缕穰花吊坠,上悬吊钩,犹如五彩宫灯。欢喜团儿的制作加工,多集中在冬春两季农闲时节,春节前后,正是欢喜团销售的旺季,又加上气候干燥,便于欢喜团儿的制作、销售和保存。  欢喜团儿取名吉祥,象征花好月圆、喜气盈门,很快成为小孩子们的小吃和玩物,当那小铜锣的当当声敲响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江米糖、大米花还有那高高挂在枣树枝上婆娑着的欢喜团儿,招引着村中的孩子追逐着。那是短缺时代孩子们能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小吃,滋养和存留了好多人的记忆与美好愿望。“欢喜团”曾远销周边各县乃至京、津地区。随着儿童食品品种的增加和花样的翻新,“欢喜团”做为一种传统小吃遭遇了现代挑战。到目前,全县只有四五家还时有生产,并且制做技艺多为老人所掌握,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孙记欢喜团第三代传承人孙长举于2016年注册成立孙记糖板加工厂,生产孙记欢喜团,并决心将孙记欢喜团生产技艺发扬光大。http://www.wudi.gov.cn/art/2024/2/20/art_119374_9440278.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无棣地方小吃-孙记欢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