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拆穿 发表于 2024-2-29 21:27:31

一古面:舌尖上的巍山

一古面,又叫一根面,长寿面,“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个人吃的还是一根……”,这是对一古面最形象生动的诠释。苏老三一古面,巍山名特美食,闻名遐迩,舌尖上的巍山,抹不去的乡愁。
苏老三一古面寰驽斋主摄“一古面”,做工讲究,用独特手工工艺制作,配上巍山民间独有的鲜美汤汁和酱料“帽子”,便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一古面”。先和面,面粉一定要用上好的面,揉面的过程,用60度的盐水和面,水一定要适度,多了面就太软没筋骨,吃起来没嚼头,力度适中并多搓揉,面团软硬恰好。然后揉好的面团搓成细丝的一根,不能断,就环绕在大圆盘里一圈一圈地盘起来,面与面之间抹上香油,防止粘连,盖上潮湿的纱布,摆放上三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叫醒面。接着利用“醒面”的时间准备面汤以及各种佐料,最后扯面、煮面、舀上汤加上酱料“帽子”,一碗让人垂涎三尺的“一古面”就好了。“苏老三一古面”,2011年3月在巍山拱辰楼广场,已被专家认证为“中国最长(1704米)一根面”,载入上海吉尼斯纪录,观者无不叹为观止,驰名海内外。
扯面民以食为天,吃一古面,既能一饱口福,还能一饱眼福。每次我去品味一古面都要排队,站在长长的队伍里,观赏苏师傅扯面,仿佛在欣赏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见他非常迅速娴熟地把盘子里盘曲的面扯得很长,四个面头一起扯,双手配合,高低伸屈,粗细比较均匀的一古面,在他的低眉抬头间,晃来晃去,伸缩自如,顺手间他就把扯好的面煮进了大锅里。大锅里一直升腾着一股热气,苏师傅镇静自若,淡然宁静的面庞氤氲在热气里,那种神情,那种气定神闲,是古城孕育出的厚道朴实;扯面快速运用自如,那是在古城光阴里练就出来的真本领。
一古面又叫一根面苏师傅的妻子,古城人都习惯叫她阿菊。阿菊,在等着煮面的过程,她非常熟练麻利地把各种佐料装好在大碗里,无论有多少食客,都不会乱了她的套路乱了她的心。阿菊,面对南来北往的食客,做事手脚麻利,忙碌却有条不紊,面带笑容,温柔贤惠,应对自如,突显出古城女性的贤良能干。阿菊告诉我:“我来苏家做媳妇,卖一古面都已有十八年,从我婆婆开始卖,应该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苏老三夫唱妇随,每个流程,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对夫妇,毋须多言,配合默契,一古面把他们的一生牵扯在了一起,一根到底,顺顺滑滑,暑夏寒冬,风雨无阻,在古城演绎着平凡、和谐、快乐、一帆风顺的幸福人生。
生意兴隆寰驽斋主摄一个冬日,我独自一人静心地品味着一古面,在我旁边有一对巍山的年轻夫妇,边吃边聊着,我听到那个男青年说:“只是卖点早点卖到这个程度,生意这样火爆,真是不得了。”一古面的火爆,不仅仅是他一家人会做生意念出的真经,做出的真味美食,而是巍山悠久历史、深厚饮食文化所积淀孕育出的美食。巍山是茶马古道重镇,商贾南来北往,各种吃食在这里汇集,孕育出了深厚的饮食文化,历经发展,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了巍山独特的一根面饮食文化。我曾在店里,邂逅慕名从江苏来学习制作一古面的一个帅小伙子,他希望学成后,回江苏自己也开一个店,把巍山一古面传得更远。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把一古面真正制作好,并非一年半载的事,只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时地利人和,用时光打磨出的食物也才会独具风味。
一古面,抹不去的乡愁一次,店内旁座无虚席,找不到空位,我只好到院子里的一小圆桌旁品味一古面,我刚吃完的时候,只见苏师傅忙里偷闲,来到院里的石山前往池子里扯一古面,我有些纳闷,走进观看,当他把面放入水中时,一些金鱼从假山后,石头缝里游出来吃一古面。清澈的水里,金红色的鱼争吃一古面,看那情景,我对苏师傅说:“想不到,你家养的金鱼也恋上一古面了。”他对我相视一笑说:“是的,隔一两天必须喂一次,如果不喂,人一到池塘边,金鱼就会游过来看着人似的。”金鱼吃一古面,是我万万想不到的事,我臆想金鱼吃了一古面,一定也自在、欢心、快乐、长寿,能生活在苏老三家的金鱼也是幸福的。一古面,巍山名特小吃,舌尖上的巍山,抹不去的乡愁……文字|陈美兰https://www.dali.gov.cn/dlrmzf/c101726/201906/a751b36962d447f7903e9e97c77bd56e.s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古面:舌尖上的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