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刀截断玉腴芳,暖储银缸酿粉浆。锦尾带赭传内品,金盘堆雪喜初尝。解程未减黄柑美,隽味能欺柴蟹香。一筋魇余承醉卧,梦横沧海听鸣榔。”这是元代著名诗人王恽写的咏糟鱼(炖鱼的一种)。
东平炖鱼采用东平湖野生活鱼,只去其五脏,再将整条鱼放进汤汁锅中炖煮。15-20分钟后,出锅的炖鱼鱼肉色白,鱼表皮深红而透赭,肉嫩而不散,香酥而不腥,吃后回味无穷。这就是名声大振东平湖畔的东平湖大安山王家炖鱼。 名气:运河载着王家炖鱼走上御宴
东平县大安山旅游码头,远远就看见一个写着“王家炖鱼宴”、“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红漆字样的大牌坊。走进院内,一个石雕鲤鱼和一本翻页的石书展现在眼前,这个石书上记载了王家炖鱼的历史考证。
王家炖鱼始创于元朝初年。明朝时,由于古运河改道,使东平湖畔的安山镇成为运河沿岸重要的码头。当地渔民经常将捕捞到的活鱼去除五脏后,放入锅中炖煮。煮熟后的鲤鱼肉嫩味鲜,逐渐成为客商们赞不绝口的菜肴。
生活在运河岸边、东平湖畔安山镇的王氏家族逐渐开始从事炖鱼的制作。随着制作手艺的成熟,王氏家族就把大安山炖鱼作为谋生手段,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王家炖鱼,成为流经东平州安山古镇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和客商喜欢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