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制作的小吃及制作工艺被先进的机器生产所替代。挖掘这些美食的历史,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小吃,都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小吃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法,都反映着一定的审美情趣,表现了一定时期、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编发张维珊先生收集、整理的老西宁的手工食品,以及贾文清女士讲述的西宁特色小吃,并挖掘出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回到旧时西宁民间食品作坊的那份温馨中。 酿醋能手莫雨亭 莫云高,字雨亭,排行第三(人称莫三爷)。青海西宁人,男、汉族,生于1887年,卒于1953年。 莫雨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经亲友介绍到观门街傅家醋坊当学徒。学徒期间,他虚心好学,刻苦勤劳,经过8年的实际操作,掌握了酿醋的生产技术,成了酿醋能手。满师后,他在南大街路东开了“合盛统”陈醋店,独自酿造和经营陈醋。以后又在西大街开了“合盛西”分店。 莫雨亭酿醋技术精湛,并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他还在酿醋的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革酿醋的操作工艺和配方,形成了“莫家陈醋”的独特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时,莫家陈醋在西宁和牧区颇有名气,买者络绎不绝。 莫雨亭自己制造醋曲,其配方和制作过程是:每百斤麦皮加入青稞面20斤,白面20斤,豆面20斤,再加入适量的陈皮、白芨、党参、黄芪、党归、砂仁、丁香、荜菠、良姜、桂皮、草果、花椒、生姜、麻黄、乌梅等中草药混合的粉末,加水搅匀,制成曲块,每块重约5斤。垛好后用麦草盖好使其自然发酵,经过40天或50天即成。 制成醋曲后,将青稞煮烂,加入制成的醋曲装入大木桶内,经过20天或30天发酵,制成青稞曲醅,再将麦皮装入大木桶内,加入20%的青稞醋醅,经过30天或40天的自然发酵,酿成醋麦。再经过4次反复过淋,制成醋液,装入大瓷缸内,经过半年的日光曝晒,蒸发浓缩,即谓陈醋,可包装运销。 莫雨亭酿造陈醋的时间长,过程慢,又叫慢醋。其特点是:夏不生花,冬不结冰,醋味醇正,清香甜润,质地浓稠,色、香、味俱佳,酸香可口。 糕点名家马纪良 马纪良,男,回族,青海西宁人。生于1900年,卒于公元1993年。 1918年,马纪良继承父业,继续生产“万盛马”清真糕点,他聘请糕点技师韵汉林作技术指导。采用清朝末年盛名全国的“什锦南糖”糕点的做法,并融入了当地回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各种传统蜜食的技巧,增加了民族色彩。[color=rg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