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的前世今生
2024-2-24 23:15 来自 请不要拆穿 发布 @ 小吃信息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冬虫夏草研究室一间办公室内,镜框内存放着一张奖状。这张奖状的背后,是一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往事,一段与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研究有关的历史。 1.虫草传奇 格桑花绽放草原,青藏高原又迎来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绿草茂盛处的泥土中,千百年来重复上演的生命奇迹又在酝酿。 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蝙蝠蛾幼虫没有来得及享受春天的美好,便迎来了温热的夏天。太阳的热量,植物根茎的养分,给了蝙蝠蛾幼虫成长的能量。 蝙蝠蛾幼虫逐渐长大,大虫结茧变蛹,犹如春蚕一般。与“春蚕到死丝方尽”不同,破茧而出的蝙蝠蛾拥有飞翔的翅膀。 对于蝙蝠蛾而言,飞翔的时间是短暂的。然而,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雌性蝙蝠蛾把一枚枚蕴含着生命之子的蝙蝠蛾卵留给草原大地。 温润的草原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孕育之地,蝙蝠蛾卵落地后很快变成一条幼小的生命。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它的生活世界就是草地下的泥土。 蝙蝠蛾小幼虫脱离卵壳的束缚之后,奋力钻入泥土之中,与漫长的严寒抗争,拼命吸收青藏高原泥土中的养料,期待着有一天破土而出。 青藏高原的夏天,多雨,多风。草原深处的各种菌类疯狂成长。一场雨水不期而至,冬虫夏草菌孢子随风飘落土壤,顺势钻入泥土。 泥土中,蝙蝠蛾幼虫正在悄悄长大。钻入泥土的冬虫夏草菌孢子,渐渐靠近蝙蝠蛾幼虫。当冬虫夏草菌孢子“爱上”蝙蝠蛾幼虫时,新的传奇开启。 冬虫夏草菌孢子钻入蝙蝠蛾幼虫体内,从此以后,蝙蝠蛾幼虫体内的养分,就成了冬虫夏草菌孢子成长的营养液。 孢子慢慢成长,菌丝渐渐增多,蝙蝠蛾幼虫体内能量逐渐耗尽。虽然,蝙蝠蛾幼虫一直奋力向地面爬去,但体内被冬虫夏草菌丝占据的幼虫未能爬出泥土。 蝙蝠蛾幼虫生命终止了,虽然外形犹在,但体内早已被冬虫夏草菌丝填满。高原的冬天又来了,虫子般的冬虫夏草菌等待着新生。 当漫山遍野的白雪融化,草原遍地鲜花盛开的时候,冬虫夏草菌的春天到了,冬虫夏草菌的芽慢慢冒出地面,一株冬虫夏草长成了。 适宜的地方,合适的时机,蝙蝠蛾幼虫与冬虫夏草菌的相遇充满了偶然,也正是这种偶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被人称之为冬天是虫,夏天是草的冬虫夏草。 千百年来,蝙蝠蛾幼虫与冬虫夏草菌在青藏高原一次次演绎着生命的传奇。正是因为其生命的传奇性,冬虫夏草成了众人追捧的“神草”。 2.顺势而为 一千多年前,医学书籍对冬虫夏草已有记载。《藏本草》有文称,冬虫夏草有“润肺、补肾”之功效。清朝雍正或乾隆年间,冬虫夏草正式成为药材。 青藏高原创造生命奇迹的冬虫夏草,在神州大地被誉为大补之药,有“百药之王”的美称,也被历代医家称为“治诸虚百损至为上品”。 随着人类交往的足迹逐渐延伸,冬虫夏草外传是避不可免的。资料显示,明代中期,冬虫夏草经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 两百多年前,欧洲传教士带着冬虫夏草前往法国。此后,冬虫夏草逐渐驰名于世。时光流逝,青藏高原依旧,青海冬虫夏草生命继续着传奇故事,关于“神草”的传说一直流传。 1979年6月29日,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向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报告,申请将冬虫夏草科研工作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 “虫草是一种良好的滋补药品,为我国及我省的传统出口商品,畅销于国际市场,换汇率很好,每吨虫草价格现已高达52万美元,出口一吨虫草可换回三千七百多吨小麦,或者二千多吨钢材,对于我国四化建设极为有利。”报告如此写道。 在一个商品资源缺少、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冬虫夏草虽然还没有像现在如此受追捧,但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却看到了冬虫夏草在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 然而,生长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清楚,虽然青海玉树、果洛的冬虫夏草资源丰富,但每年产量不稳定,遇上干旱或冷冻天气产量会大幅度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国内外的消费需求、出口换汇任务的完成。 要改变现状,就要实现冬虫夏草多产、稳产,这就要对冬虫夏草人工培植进行科学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希望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将冬虫夏草研究项目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并将这一任务下达给青海省畜牧兽医科研所。 这可能是提出研究青海冬虫夏草的第一份文字报告。或许,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提出的关于冬虫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上一篇: 糌粑是如何制成的?
下一篇: 怀念大理味道?鲜花饼完整教程赶紧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