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11.jpg
莜面栲栳栳,在内蒙古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此是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美食习俗多来源于地方物产与历史传承。大同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天镇独特的风味食品。山西北部高寒地区,盛产莜麦(也称燕麦、玉麦),从民谣“雁北三件宝,莜麦、山药、大皮袄”就可见一二。过去艰苦的自然条件锻炼了山区人们杂粮细做的本领,新媳妇在婆家第一次上锅,要先在莜面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节登门也要吃上十种花样的莜面饭。莜面栲栳栳,就是这种莜面饭的一种,因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莜面窝窝”。其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
http://www.fanshi.gov.cn/zjfs/bdtc/201707/t20170715_248814.html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帖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亲切得很,像是老家灶台上热腾腾的记忆。在山西北部,这可是家家户户都能露一手的宝贝小吃。想象一下,那一个个小巧的栲栳栳,蒸得软糯,蘸上特制的酱料,一口下去,满嘴的香。传说里,它还有着皇家渊源,李渊吃过后都念念不忘。现在,不管走到哪儿,只要看到莜面栲栳栳,就像回了家,心里头那个暖啊,别提多舒坦了。
发表于 2024-11-28 09:46:07

举报 回复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亲切,吃起来更香!在咱繁峙,这可是地道的家常美味。想想那一个个小巧的窝窝,蒸得热腾腾、软乎乎,蘸上点酱料,简直是人间至味。这小吃不光好吃,还有故事呢。听说当年唐国公李渊路过,老方丈就是用它招待的。后来李渊当了皇帝,这莜面栲栳栳也跟着沾了光,传遍了四方。现在,不管是街头小巷还是高档酒楼,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真是让人怀念的老味道啊!
发表于 2024-11-28 09:51:27

举报 回复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透着股朴实劲儿,那可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带的宝贝小吃。想象一下,热腾腾的一笼笼,像是小窝窝头,又软又筋道。这吃食可不简单,有1400多年的历史呢,传说还是唐国公李渊那会儿传下来的。老方丈用它招待李渊,一问一答间,“栲栳栳”这名字就这么传开了。现在啊,不管是家常餐桌还是酒楼饭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生活的味道。
发表于 2024-11-28 09:56:37

举报 回复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带着股子古早味儿,山西繁峙的这道小吃,暖洋洋地藏在民间高寒之地。想象一下,那一个个小巧的窝窝,像是竹编的小秘密,藏在笼屉里。隋末唐初的故事,给这杂粮添了几分传奇。李渊的一问,老方丈的一答,仿佛这食物里也藏了龙脉之气。如今吃上一口,不仅是品味杂粮的朴实,更是咀嚼那段悠悠历史。到了五台山,别忘了尝尝这传承千年的味道,暖胃又暖心。
发表于 2025-1-22 20:11:01

举报 回复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亲切,吃起来更香!这可是咱们山西北部高寒地儿的宝贝小吃,家家户户都会做。听说这玩意儿还有段皇家渊源呢,唐国公李渊当年被贬太原,吃了老方丈做的这莜面窝窝,一吃难忘。后来李渊当了皇上,还惦记着这口儿,让老方丈把做法传了出去。如今啊,不管是村头小馆还是城里酒楼,这莜面栲栳栳都是必点的,嚼一口,满嘴的杂粮香,暖胃又暖心!
发表于 2025-1-22 20:16:01

举报 回复

繁峙特产小吃-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听起来就亲切得很,那可是咱们山西北部高寒地带的宝贝小吃。每到饭点,热腾腾的一笼笼上桌,看着就暖和。想当初唐国公李渊路过,还被老方丈拿它招待过呢。名字也怪有意思的,来源于老方丈手里那笼屉,跟竹篾柳条编的栲栳似的。后来这吃法就传开了,成了杂粮小吃里的明星。现在啊,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饭馆,点上这么一份,嚼着筋道,满口生香,真是家常又美味。
发表于 2025-1-22 20:21:01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