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清代,旧历每月逢一、二、九、十开庙,1930年改用阳历一、二、九、十开庙。每逢庙会,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的市民和近郊的农民都来赶庙会。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北京地方风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间戏曲。《北京竹枝词》中说,当年庙会全盛时期“一日能消百万钱”。

      

豆汁儿

时至今日,隆福寺早已风光不再。十几年一场大火把隆福寺一带烧了个透,那场火过后,隆福寺再也没有火起来。现在的隆福寺,仍有一些传统的北京小吃店,如三园梅园、丰年灌肠、卤煮店等,最全的是隆福寺小吃。


      

各种点心

隆福寺小吃店很像传统的国营饭店,现到柜台上买票,然后凭票到各个窗口去买自己中意的食物。窗口成凹字形排开,爆肚、豆面丸子汤、羊杂碎汤、门钉肉饼、艾窝窝、豆汁、焦圈、酥肉、豌豆黄、炒疙瘩……这些小吃,光是名字,就足够我记一阵子的了。


  

焦圈

这里的小吃是否仍保留着传统北京小吃的原汁原味,我不得而知。对于北京人来说,这些小吃,已超越了食品的意义,成为一种追忆,一种情怀。


        

门钉肉饼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cyfw/lfsxc/201804/t20180404_1870725.html



回复

举报

上一篇: 隆福寺小吃

下一篇: 锦芳小吃

全部回帖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是京城里一抹难忘的记忆。走在那热闹非凡的庙会,耳边是戏曲声声,鼻间是小吃飘香。糖葫芦甜,豆汁儿醇,还有那热腾腾的炸酱面,每一口都是老北京的情怀。人流如织,贵族与平民共赏,东西文化交汇。那盛况,正如《北京竹枝词》所言,“一日能消百万钱”。如今再去,虽庙会不再,但小吃依旧,每一口都是对那段繁华岁月的追忆。
发表于 2024-11-29 12:12:15

回复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那可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满满的追忆和情怀啊。想当年,庙会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各种土特产、小吃琳琅满目。咬一口热腾腾的炸酱面,品一口香甜的豆汁儿,那滋味,简直了!还有那民间戏曲,声声入耳,让人陶醉。虽说时光流转,但那份记忆中的美好,却永远留在了心底。隆福寺小吃,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那份难以割舍的老北京情怀。
发表于 2024-11-29 12:16:06

举报 回复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那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中的一抹温情。记得儿时,跟着大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为了那一口热乎乎的糖耳朵、焦圈儿。那些小吃摊,简单却滋味十足,像是老北京的缩影。庙会上的欢声笑语,还有那股子热闹劲儿,至今让人怀念。隆福寺,不仅仅是吃,更是一种情怀,一段追忆,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丝温暖的慰藉。
发表于 2024-11-29 12:22:27

举报 回复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那可是京城一抹难忘的味道啊!想当年,东庙庙会热闹非凡,人流熙攘,各路人物汇集于此。小吃摊前人头攒动,豆汁儿、焦圈、炸酱面,香气扑鼻,吃一口就是满满的京味儿情怀。还有那热闹的民间戏曲,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的年代。《北京竹枝词》里说的不假,一日百万钱,都是为这热闹和美味买单。如今再去,虽不复当年盛况,但那份追忆和情怀,依旧让人心头暖暖。
发表于 2025-1-23 01:36:34

举报 回复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那可是老北京的情怀啊!想当年,庙会热闹非凡,人潮涌动,贵族平民共聚一堂,就为那一口口地道的北京小吃。炸酱面、豆汁儿、焦圈儿,样样都是记忆中的美味。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边是京味十足的吆喝声,眼前是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那份热闹和喜庆,至今仍让人怀念不已。隆福寺小吃,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那份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和情怀。
发表于 2025-1-23 01:41:38

举报 回复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隆福寺小吃,那可是京城情怀的一隅啊!走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上,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叫卖声此起彼伏。那些老北京小吃,豆汁儿、焦圈儿、糖耳朵,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回忆。想象一下,当年贵族与平民在这里共享美食,多有趣!如今再去品尝,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依旧能让人心头一暖。《北京竹枝词》里说的“一日能消百万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真是让人怀念啊!
发表于 2025-1-23 01:46:00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