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人对臊子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它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结婚嫁娶,孩子满月,盖房上梁等喜庆事上招待贵客的面食。凡是平川闺女或媳妇,谁做不了一顿可口的臊子面,会遭到耻笑的。做臊子面的成功与否,全在擀面和做汤上下功夫。面,得选用优质粉,用碱面水和面,揉匀,擀开,擀成薄如纸张的圆形面张。然后在上面撒上面粉,折叠成层状长条,用刀切成细丝状,然后抖开,面,做成功了。别看我说得轻巧,做起来,没一定的功夫,是擀不出来的。擀面功夫差的,擀出来的面下到锅里会断。面做好,就要调汤,就是臊子汤,当地人曰“氽汤”。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碎丁,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加入肉汤少许(鸡汤最好),然后加入水,烧开,再加些红辣椒丝、黄花、菠菜或香菜、葱节、木耳,又提味,又好看。 若要再好的话,调入少许西红柿,打一两颗飞花鸡蛋。汤烧好,再撒些蒜苗香菜的碎末。不同的人,做的味道决不雷同。汤做好,就等下面。当地民谣唱到: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面下好,加入刚做好的荤汤,臊子面大告成功。看一眼,红绿分明。红的是汤,绿的是漂在汤上的作料菜。吃一口,顺滑爽口。你想吃吗?来一碗? ? ? ? ? ?以上说的是手工臊子面。如今,平川人大多数人家已经用机器压长面,手工面,几乎成为历史。每年春节开始,平川人家家压长面,从年三十一直吃到元宵节,百吃不厌。 关于臊子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在平川境内的水泉尖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庄上住着一户姓马的人家,家里有位如花似玉、天资聪明的姑娘,她勤奋好学,能吃苦。当她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便学会了一手好茶饭。不论是炒菜还是面食,样样出色。特别是她擀出的面条,薄如纸张,细如发丝,长如丝线。下在锅里不断不烂,吃在嘴中光滑筋柔,味香可口。因此,庄上谁家要是遇上娶媳妇,出嫁姑娘,盖房上梁等喜庆事,都要请她去擀几大笸篮长面来招待客人。由于她做的长面既好看又好吃,便在方圆几十里传开了,前来投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简直能踏破了门槛,但她从不推辞,耐心指导。没上几年,她做面条的方法便在很多地方传开了。至今还在平川、靖远一带流传着有关她做的长面的一首童谣: 咕噜雁, 扯长线, 一扯扯到马家院。 马家女儿会擀饭, 擀了两碗好长面。 下到锅里莲花转, 捞到碗里一根线。 你一碗,你一碗, 你把碗跘掉我不管。
https://www.bypc.gov.cn/mlpc/lypc/czpc/art/2023/art_371988098a854780a7468988d23a54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