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冬虫夏草研究室一间办公室内,镜框内存放着一张奖状。这张奖状的背后,是一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往事,一段与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研究有关的历史。 1.虫草传奇 格桑花绽放草原,青藏高原又迎来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绿草茂盛处的泥土中,千百年来重复上演的生命奇迹又在酝酿。 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蝙蝠蛾幼虫没有来得及享受春天的美好,便迎来了温热的夏天。太阳的热量,植物根茎的养分,给了蝙蝠蛾幼虫成长的能量。 蝙蝠蛾幼虫逐渐长大,大虫结茧变蛹,犹如春蚕一般。与“春蚕到死丝方尽”不同,破茧而出的蝙蝠蛾拥有飞翔的翅膀。 对于蝙蝠蛾而言,飞翔的时间是短暂的。然而,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雌性蝙蝠蛾把一枚枚蕴含着生命之子的蝙蝠蛾卵留给草原大地。 温润的草原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孕育之地,蝙蝠蛾卵落地后很快变成一条幼小的生命。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它的生活世界就是草地下的泥土。 蝙蝠蛾小幼虫脱离卵壳的束缚之后,奋力钻入泥土之中,与漫长的严寒抗争,拼命吸收青藏高原泥土中的养料,期待着有一天破土而出。 青藏高原的夏天,多雨,多风。草原深处的各种菌类疯狂成长。一场雨水不期而至,冬虫夏草菌孢子随风飘落土壤,顺势钻入泥土。 泥土中,蝙蝠蛾幼虫正在悄悄长大。钻入泥土的冬虫夏草菌孢子,渐渐靠近蝙蝠蛾幼虫。当冬虫夏草菌孢子“爱上”蝙蝠蛾幼虫时,新的传奇开启。 冬虫夏草菌孢子钻入蝙蝠蛾幼虫体内,从此以后,蝙蝠蛾幼虫体内的养分,就成了冬虫夏草菌孢子成长的营养液。 孢子慢慢成长,菌丝渐渐增多,蝙蝠蛾幼虫体内能量逐渐耗尽。虽然,蝙蝠蛾幼虫一直奋力向地面爬去,但体内被冬虫夏草菌丝占据的幼虫未能爬出泥土。 蝙蝠蛾幼虫生命终止了,虽然外形犹在,但体内早已被冬虫夏草菌丝填满。高原的冬天又来了,虫子般的冬虫夏草菌等待着新生。 当漫山遍野的白雪融化,草原遍地鲜花盛开的时候,冬虫夏草菌的春天到了,冬虫夏草菌的芽慢慢冒出地面,一株冬虫夏草长成了。 适宜的地方,合适的时机,蝙蝠蛾幼虫与冬虫夏草菌的相遇充满了偶然,也正是这种偶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被人称之为冬天是虫,夏天是草的冬虫夏草。 千百年来,蝙蝠蛾幼虫与冬虫夏草菌在青藏高原一次次演绎着生命的传奇。正是因为其生命的传奇性,冬虫夏草成了众人追捧的“神草”。 2.顺势而为 一千多年前,医学书籍对冬虫夏草已有记载。《藏本草》有文称,冬虫夏草有“润肺、补肾”之功效。清朝雍正或乾隆年间,冬虫夏草正式成为药材。 青藏高原创造生命奇迹的冬虫夏草,在神州大地被誉为大补之药,有“百药之王”的美称,也被历代医家称为“治诸虚百损至为上品”。 随着人类交往的足迹逐渐延伸,冬虫夏草外传是避不可免的。资料显示,明代中期,冬虫夏草经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 两百多年前,欧洲传教士带着冬虫夏草前往法国。此后,冬虫夏草逐渐驰名于世。时光流逝,青藏高原依旧,青海冬虫夏草生命继续着传奇故事,关于“神草”的传说一直流传。 1979年6月29日,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向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报告,申请将冬虫夏草科研工作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 “虫草是一种良好的滋补药品,为我国及我省的传统出口商品,畅销于国际市场,换汇率很好,每吨虫草价格现已高达52万美元,出口一吨虫草可换回三千七百多吨小麦,或者二千多吨钢材,对于我国四化建设极为有利。”报告如此写道。 在一个商品资源缺少、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冬虫夏草虽然还没有像现在如此受追捧,但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却看到了冬虫夏草在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 然而,生长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清楚,虽然青海玉树、果洛的冬虫夏草资源丰富,但每年产量不稳定,遇上干旱或冷冻天气产量会大幅度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国内外的消费需求、出口换汇任务的完成。 要改变现状,就要实现冬虫夏草多产、稳产,这就要对冬虫夏草人工培植进行科学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希望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将冬虫夏草研究项目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并将这一任务下达给青海省畜牧兽医科研所。 这可能是提出研究青海冬虫夏草的第一份文字报告。或许,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提出的关于冬虫夏草研究的报告,对后来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3.分离真菌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提交的“请将冬虫夏草科研工作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报告,拉开了青海对冬虫夏草研究的序幕。 研究由青海省外贸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玉树藏族自治州牧科所、山东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承担实施。 有文献资料显示,1980年,“冬虫夏草的研究”科研经费是1万元,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一个追捧万元户的年代,一项科研项目一年一万元的科研经费不是小数目。 1981年,青海省编制“六五”重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冬虫夏草的研究”被列入其中。按照预算,“冬虫夏草的研究” 1981年至1986年经费为16万元,而同期的“中藏药物利用的研究”预算费用为18万元,可见青海省对于冬虫夏草的研究非常重视。 档案馆里沉睡了三十多年的资料,记录着青海冬虫夏草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关于申请鉴定验收“虫草菌分离鉴定”的成果报告》,是1983年5月10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交给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报告。 “我院草原所,自1980年开展对‘冬虫夏草的研究’工作,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主要进行‘虫草菌的分离、鉴定’,现已取得成果。科研报告和有关材料已准备就绪,故申请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前,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鉴定验收。” 1983年5月27日,“冬虫夏草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成果鉴定会正式举行。6月2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正式向青海省畜牧厅提交了《呈报“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成果报告》。 没有人知道,“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会上,青海的专家学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但对于冬虫夏草的研究项目而言,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为冬虫夏草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果没有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冬虫夏草后续研究犹如空中楼阁。三十多年后,有人将“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称为“83成果”。\ 4.菌粉问世 冬虫夏草真菌成功分离,青海冬虫夏草的研究步入新阶段。 1983年8月2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厂、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业务一处签订了《冬虫夏草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协议》。 三方约定,为了取得对冬虫夏草菌的液体培养技术和生产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药理和临床试验之用,并作为扩大生产的依据,特开立“冬虫夏草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课题”。 “冬虫夏草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课题”初步设想的课题成果内容是:液体培养出的菌体与原菌种无异,并在八至十个月内提供液体培养的技术资料和菌体干粉样品1公斤,以后并继续提供样品。” 就在《冬虫夏草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协议》签订两个月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与杭州第二制药厂签订《协作研究液体培养冬虫夏草菌技术协议书》。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与杭州第二制药厂约定,院方有冬虫夏草菌的发明权和研究虫草菌的领导权,厂方为青海冬虫夏草菌研究工作的协作成员。 1985年,青海冬虫夏草研究取得新进展。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向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递交了《关于申请鉴定验收“冬虫夏草研究——人工虫草菌”的成果报告》。 “83年5月后,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组成虫草研究协作组,开展虫草菌保存、液体培养、人工菌丝粉药理植化分析、临床试验等工作。……现各协作单位试验工作已结束,研究报告和有关材料已准备就绪……” 很快,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出《同意召开“青海冬虫夏草菌粉”鉴定会的批复》《关于召开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科研成果鉴定会的通知》,决定鉴定会议于6月10日至12日在西宁召开,由省卫生厅和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持。 一份邀请参加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科研成果鉴定会的单位及代表名单显示,除了青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厅、畜牧兽医科学院外,参见鉴定会的单位、部门还有28家,课题组代表有13人,其他单位、部门参会人员有四五十人。此后,有人将青海冬虫夏草菌粉液体培养科研成果称为“85成果”。 5.万事俱备 青海冬虫夏草菌粉液体培养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后,1985年6月10日,青海制药厂向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关于生产虫草菌粉的报告》。 青海制药厂在报告中写道,冬虫夏草真菌液体培养研究课题各项研究工作已完成,鉴定之后着手研究生产开发问题,早日投入工业化生产,制备各种药物制剂和营养保健饮料投放市场满足国内外需要。 生产冬虫夏草菌粉,尽管青海制药厂有制药企业底子,但如果真要生产冬虫夏草菌粉,制药需要对相关设备予以改造升级,完善专用分析检测仪器。按照制药厂的预算,若考虑今后年产10吨虫草菌粉的规模,大约需要投资100万元。 很快,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做出批复:省政府同意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由青海制药厂生产。然而,即便是用30年后的眼光来看,短时间内投入100万元,也算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对于当时经济不发达的青海而言,这或许成了生产冬虫夏草菌粉的一道难题。 冬虫夏草菌粉生产提上议程,青海对于冬虫夏草的研究并没有结束。《青海省一九八六年经济技术开发项目计划》(草案)中写道:天然冬虫夏草是我省特有的名贵药材,国内市场每年需要量在20吨以上,而目前只能收购提供市场2吨左右,供需矛盾尖锐。 “目前,人工合成虫草菌粉(小试)已成功,经植化、药理等分析,与天然虫草作用基本相似,为满足市场,需深入进行:1、菌种的提纯复壮和菌丝培养技术研究;2、最佳中试生产工艺研究;3、药理滋补作用的研究;4、保健饮料和食品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6.横生枝节 1985年12月12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杭州第二制药厂向青海省卫生厅提交《关于申请生产“新药冬虫夏草菌粉及制剂”的报告》。 根据相关要求,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和杭州第二制药厂送报了新药生产申请表和新药青海冬虫夏草菌粉及制剂的申报材料78份及样品,其中,青海冬虫夏草菌粉、冬虫夏草菌胶囊、冬虫夏草菌口服液各三批。 1987年9月2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在一份《关于我院与杭州第二制药厂就液体培养冬虫夏草菌技术协作签订补充协议书的请示报告》中写道: “卫生部药政局87年4月1日通知我院,同意将冬虫夏草菌粉胶囊和口服液列入国家第1类新药审批,并要求支付14400元审批费。这项费用连同评审时邀请专家答辩等其他开支拟由杭二药厂与青海生产厂双方各半负担,因我省生产厂尚未落实,审批费无法缴纳,为了不影响部里审批,经与杭二药厂联系,该厂同意我院与其签订一份补充协议,明确在我省落实生产厂以前,各项开支费用先由其子(支)付,待今后我省生产厂落实以后,上述费用均由杭二药厂与青海生产厂各半负担。” 这份报告显示,尽管最初确定青海制药厂为青海生产冬虫夏草菌粉的厂家,但后因为其他原因未能成功实施,这是否与当时药厂100万元投入预算有关不得而知。 7.菌粉入药 “我院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就液体培养冬虫夏草菌技术进行协作,互相配合,已圆满完成小试、中试、报批等程序,目前已进入新药报卫生部审批、获证阶段。” 1987年11月19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向省畜牧厅提交《关于落实新药“青海冬虫夏草菌粉”评审费用,争取评审,加强协作,进行试产的报告》。 “今年4月1日,卫生部通知我院及协作单位杭州第二制药厂,新药冬虫夏草菌粉胶囊、口服液申请生产一事,业已正式受理,并通知缴纳评审费14400元。” “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今年9月1日发文通知,省药业联合公司为我省生产该项新药的定点厂。最近杭州二药厂已派员前来我院,办理技术协作事宜。为落实新药评审费用,报卫生部审批,加强协作,进行试产,现将我院与杭二药厂商定的合同意见报上,请审批。” 《关于落实新药“青海冬虫夏草菌粉”评审费用、加强协作,进行试产合同书》中写明: “新药评审通过后,根据卫生部(87)卫药字第17号文中第10条精神,除甲乙双方各获得新药证书正本外,其付本原件属甲乙双方共有,由甲方加以保管。” “如甲方转让给第三方,必须征得乙方同意。转让(包括移植)所得收入百分之六十归甲方,百分之四十归乙方。” “新药审批通过后,为照顾甲乙双方权益,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及最佳配方。” 这份合同的甲方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乙方是杭州第二制药厂。签署日期为1987年11月21日,公证日期是1987年12月14日。 8.异地开花 1988年8月,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杭州第二制药厂共同研究、申请,以青海冬虫夏草研究成果——冬虫夏草菌粉为主要成分的百令胶囊获得卫生部新药证书。 至此,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牵头,经众多科研工作者八年努力,青海冬虫夏草菌粉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青海省科技厅网站资料显示,1985年4月1日,我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经青海牧科院申请,冬虫夏草研究成果成了我国专利法实施的首日专利。在此基础上,青海牧科院与杭州制药厂开展了合作,尝试用工业发酵的方法生产冬虫夏草菌丝,1994年生产出合格产品。 百令胶囊正式获得药品批号后,是否大量生产,是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一篇《华东医药:从沉睡的文号里挑到“金凤凰”》报道中,出现了百令胶囊1994年之后的发展,然而这个大发展却与青海没有丝毫的关系。 文章称:从1998年起,“百令胶囊”的销售业绩快速上去,当年销售额达到上亿元;继而在去年(注:2013年)飙升到10亿元销售额。 9.本土生根 就在冬虫夏草菌粉在外地逐步发展的时候,青海冬虫夏草的故乡——青海,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预示着,青海冬虫夏草菌粉将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走上本土化发展之路。 2005年,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建成50吨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生产线并投入使用。当年,取得青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 2008年,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百令片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并通过了药品GMP认证。 2010年,青海珠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发酵虫草菌粉”获原料药准字批文。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颁发了“发酵虫草菌粉”的国家药品标准(修订)颁布件。颁布件中,同意将药品名称由“发酵虫草菌粉”修订为“发酵冬虫夏草菌粉”,菌种名称由“中华束丝孢”修订为“中国被毛孢”。 如果说1980年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提交的“请将冬虫夏草科研工作列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的报告,拉开了青海对冬虫夏草研究的序幕。二十多年后,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的“冬虫夏草菌粉”“百令片”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则表明青海冬虫夏草研究成果在本土落地生根。 目前,青海珠峰虫草药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西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高新技术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其生产的冬虫夏草菌粉已经成为多家企业替代冬虫夏草的原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青海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何耀军)
http://www.qinghai.gov.cn/dmqh/system/2014/12/18/010144861.shtml
|